不耻最后的成语典故
拼音bù chǐ zuì hòu
基本解释不耻:不以为羞耻。不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。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,就能达到目的。
出处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喻老》:“夫诱道争远,非先则后也。而先后心皆在于臣,上何以调于马,此君之所以后也。”
不耻最后的典故
古代赵襄主跟随王子期学习骑术,没过多久就想与师父较量骑术的高低,三次交换马匹比赛均失败。他说:“你没有把你的骑术完全教给我?”王子期说:“骑术是完全教完了,关键在于怎样用心去驾驭马,你想追我但担心落后我所以落后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不耻最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开源节流 |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等赋府库者,货之流也。故明主必谨养其和,节其流,开其源,而时斟酌焉,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。” |
开门见山 | 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 诗评》:“太白发句,谓之开门见山。” |
信及豚鱼 | 《周易 中孚》:“豚鱼吉。信及豚鱼也。” |
损人不利己 | 鲁迅《书信 致曹聚仁》:“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,我是反对的。” |
争先恐后 | 明 屠勋《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》:“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。” |
上无片瓦,下无插针之地 |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:“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,学人向什么处立?” |
喜新厌旧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,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。” |
唯物主义 | 毛泽东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,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。” |
欺善怕恶 | 明 杨柔胜《玉环记 韦皋别妻》:“田舍翁住在山圪落,恃老无端多凶恶,我每反被相辱没,欺善怕恶,欺善怕恶。” |
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 | 汉 刘安《淮南子 主术训》:“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,非宁静无以致远,非宽大无以兼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