毗狸


拼音pí lí
注音ㄆ一ˊ ㄌ一ˊ

繁体毗貍

毗狸

词语解释

毗狸[ pí lí ]

⒈  亦作“毗狸”。亦作“毗离”。

⒉  契丹语译音。即黄鼠。形似大家鼠,体棕黄色,眼大,较突出。群栖于干燥的草原地区,遍布我国东北、内蒙古、华北和西北。其毛皮可利用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毗离”。亦作“毘貍”。 契丹 语译音。即黄鼠。形似大家鼠,体棕黄色,眼大,较突出。群栖于干燥的草原地区,遍布我国 东北、内蒙古、华北 和 西北。其毛皮可利用。

宋 王闢之 《渑水燕谈录·事志》:“契丹国 产毘貍,形类大鼠而足短,极肥,其国以为殊味。穴地取之,以供国主之膳,自公、相下,不可得而尝。”
宋 周密 《齐东野语·北令邦》:“《续挥犀》载 刁约 使 契丹,戏为诗云‘……饯行三匹裂,密赐十毗貍。’”
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一》:“辽 重毗离,亦曰‘毗令邦’,即 宣化 黄鼠, 明 人尚重之,今亦不重矣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毗狸"的意思解释、毗狸是什么意思由象牙塔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