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绛唇·途中逢管倅
点绛唇·途中逢管倅。宋代。赵彦端。 憔悴天涯,故人相遇情如故。别离何遽。忍唱阳关句。我是行人,更送行人去。愁无据。寒蝉鸣处。回首斜阳暮。
[宋代]:赵彦端
憔悴天涯,故人相遇情如故。别离何遽。忍唱阳关句。
我是行人,更送行人去。愁无据。寒蝉鸣处。回首斜阳暮。
憔悴天涯,故人相遇情如故。别離何遽。忍唱陽關句。
我是行人,更送行人去。愁無據。寒蟬鳴處。回首斜陽暮。
“别离何遽,忍唱《阳关》句!”久别重逢后却要分离,那种苦痛是难以表达的。他联想起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中“西出阳关无故人”的著名诗句。后来以此诗谱入乐府,名《阳关曲》,为送别之歌。但作者此时连唱《阳关》的心情也没了,为什么呢?因为他是客中送别,比王维居长安送友人西行时还更多了一层愁苦。因此,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,引出“我是行人,更送行人去”的喟叹了。
“愁无据。寒蝉鸣处,回首斜阳暮。”这无边无际的愁苦,该怎样形容呢?词人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,用凄切的寒蝉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侧面烘托出来。“寒蝉鸣”为声,“斜阳暮”为色;前者作用于听觉,后者作用于视觉。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,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。
纪昀评赵彦端《介庵词》说:“多婉约纤秾,不愧作者。”(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卷一九八)但此词婉约而不“纤秾”,通篇未用一纤秾词语,仅用的“阳关”一典也为一般读者所熟知;不失为一首风格淡雅而兼委曲的好词。
唐代·赵彦端的简介
赵彦端(1121~1175)字德庄,号介庵,汴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。工为词,尝赋西湖谒金门词,有“波底夕阳红湿”之句。高宗喜曰:“我家裹人也会作此”!……"乾道、淳熙间,(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)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。终左司郎官。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,有介庵词四卷,及介庵集十卷,外集三卷,均《宋史艺文志》并行于世。
...〔
► 赵彦端的诗(196篇) 〕
清代:
屈大均
罗浮采药失佳期,闻道嵩阳锡杖移。珠海含君千里月,秋光长得慰相思。
羅浮采藥失佳期,聞道嵩陽錫杖移。珠海含君千裡月,秋光長得慰相思。
明代:
韩殷
西河战罢万方清,处处楼台歌板声。白马锦鞯来騕袅,玉楼银榜枕岩城。
风传漏刻星河曙,日照螭头剑戟明。从此泰阶平似水,肯教世路日兢兢。
西河戰罷萬方清,處處樓台歌闆聲。白馬錦鞯來騕袅,玉樓銀榜枕岩城。
風傳漏刻星河曙,日照螭頭劍戟明。從此泰階平似水,肯教世路日兢兢。
明代:
霍与瑕
国风虽离乱,时闻平淡音。降及离骚作,哀思不可任。
驰骋不可御,纵横更莫伦。遂为词赋祖,精华世所歆。
國風雖離亂,時聞平淡音。降及離騷作,哀思不可任。
馳騁不可禦,縱橫更莫倫。遂為詞賦祖,精華世所歆。
清代:
延君寿
烟散前林霁,茅檐罢午炊。雨多收稼晚,鸦乱定巢迟。
糁米田家饭,《豳风》壁上诗。愿将归隐意,说与牧羊儿。
煙散前林霁,茅檐罷午炊。雨多收稼晚,鴉亂定巢遲。
糁米田家飯,《豳風》壁上詩。願将歸隐意,說與牧羊兒。
:
释智圆
异菓供飡金锁缠,侯门虽贵性非便。
夜啼祇忆巴江畔,霜木千株冷倚天。
異菓供飡金鎖纏,侯門雖貴性非便。
夜啼祇憶巴江畔,霜木千株冷倚天。
宋代:
朱熹
凌兢度三峡,窈窕复一原。绝壁拥苍翠,奔流逝潺湲。
闻昔避世人,寄此茅三间。壮节未云远,高风杳难攀。
淩兢度三峽,窈窕複一原。絕壁擁蒼翠,奔流逝潺湲。
聞昔避世人,寄此茅三間。壯節未雲遠,高風杳難攀。